季偉,男,1982年3月生,群眾,宣化區工業街街道平安路西社區志愿者,網格員。他是一名平凡的社區志愿者,卻有著不平凡的人生。積極進取,樂觀豁達,是季偉的人生態度。他雖然經歷了各種苦難,但他樂觀面對困難,在人生的道路上,始終堅持學習,今年40歲的他,克服自身不利條件,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,成為了一名研究生新生。在他心中只有自強不息,百折不撓,始終保持蓬勃朝氣,讓自己更加的優秀,才能更好地幫助別人,回饋社會。 助人為樂,是季偉身上的特質。2021年他加入宣化區工業街街道平安路西社區志愿者隊伍,一直積極參與社區各類志愿服務活動,成為了一名非常優秀的社區志愿者。雖然他的眼睛殘疾,但他身殘志堅,時刻以正常人的標準要求自己,滿腔熱情地投身志愿服務中,為疫情防控工作貢獻了自己的力量。他常說自己的人生追求就是服務人民,奉獻社會,把“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”作為自己的座右銘,并且也落實在了自己的人生經歷中,他總是竭盡全力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。 在季偉因外傷殘疾以前,他在鎮上經營著一家電腦店,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為鎮上的居民提供電腦服務。時常還有居民遇到其他電器故障也來找他幫忙,他總是熱情幫忙而分文不取,在他眼里,經營范圍外居民需要自己的幫助,這是對自己的肯定,學以致用解決別人的困難正是自己對社會最好的回饋。 后來他家搬到以退休老人為主的老舊小區--開發區小區,他帶著他的熱心繼續在新的環境中綻放光彩。剛搬來不久,小區正開始老舊改造,小區供電改為國網,但施工隊完成的地下室線路改造,當時只接到了各戶地下室的門外。季偉下地下室時看到兩戶老人正在擺弄凌亂的電線,想要自己接到屋里,他觀察了一會兒就意識到老人家并不懂如何接電,他主動去幫助老人家連接線路,在漆黑的地下室,只有過道的聲控燈能提供一點照明,悶熱的小房間,不一會兒汗水就浸透了他的衣服。其中一戶老人家都沒有準備電線,季偉就從自己家的地下室找出電線給老人家接好電,又送給老人家一個節能燈,使得老人家漆黑的地下室再度燃起溫暖的燈光。雖然辛苦,但老人家兩句簡單的“謝謝“,也讓季偉開心不已。 小區里住著一對七八十歲的老夫妻,老先生去年冬天骨折住院了,老奶奶有糖尿病,半身不遂二十多年,兩個女兒也都有自己的家庭需要照顧不能經常來看望。一次季偉回家時候經過老奶奶家門口,隱約聽到老奶奶的呼喊,他停住腳步,在聽清楚了是喊他幫忙后,就立馬去老奶奶家了解情況。原來是老奶奶的女兒為她買的全自動洗衣機沒法用,季偉仔細觀察后發現,新洗衣機根本沒有裝好,因為電源線不夠長,水管設計也很不合理,洗衣機是正面對著墻,背面沖著人,里面的衣物都泡了三四天了,老奶奶說著說著就要哭了,季偉一邊安慰老人一邊回家找工具材料,為了把水管改動到另一側,季偉嘗試了各種辦法都不行,最后只好把洗衣機里的衣服全都撈出來,放倒洗衣機后才改造成功。在安裝妥當后,季偉又耐心的教老奶奶如何使用,老奶奶用顫巍巍的雙手緊握著季偉,一個勁兒的說謝謝。幫助老奶奶的同時,季偉也收獲了快樂。 還有最近一次,小區里統一給所有樓道噴涂粉刷,但粉刷過后老奶奶家門口的樓道燈不亮了,兩位老人都行動不便,沒有照明可能會有危險。這件事一直讓季偉惦記著,趁著周末休息,他搬上凳子,拆下多個棄用的聲控燈,拿到地下室全黑的環境中,樓上樓下往返數次,從中挑出一個可以用的,給老奶奶家門口換上,“嘿”的一聲,燈泡應聲亮起,季偉心中惦記的事才算放下去,欣慰的回家休息。 季偉幫助的對象不止有老人,有一次,季偉到小區小賣部取快遞時,小賣部老板聽說季偉精通電腦,就請季偉給看看電腦。仔細一了解才知道,其實老板說的電腦問題是想通過電腦進行流通許可證的網上審核,然后老板還沒有紙質的操作步驟,只能一步一步的從郵箱文檔里找流程,季偉就蜷縮在柜臺后的小凳子上,在折騰了兩個多小時后才把數據提交上去,離開時眼睛模糊的都睜不開了。 季偉所過的這些普通的“小事”,都是他在不知不覺中做出的平凡舉動,并且他樂此不疲地繼續著助人為樂,所有他的舉動匯聚到一起,形成了季偉感恩回報社會的真心,溫暖著自己,也溫暖著周圍廣大的居民。他愛說“幫助別人,就是幫助自己”,正所謂:贈人玫瑰,手有余香。他不斷地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服務人民、奉獻社會的信仰。相信季偉一定能夠在提升自己的道路上,實現他偉大的人生價值。 |